货币供应量的层次
由几种不同的观点主导,货币供应量拥有数种定义。同时,整个体系的划分种类数和内容由于各个国家的官方定义不同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定义
\(M_0=\)流通中现金
\(M_0\) 通常也被称为通货(\(C\), Currency)。
\(M_1=M_0+\)商业银行的支票存款
\(M_1\) 一般被称为狭义货币。商业银行的支票存款通常也被称为活期存款(\(D\), Deposit)。
\(M_2=M_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_2\) 一般被称为广义货币。
\(M_3=M_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这里的其他金融机构包括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系统等。这些金融机构不能接受支票存款,但能接受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_4=M_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
这里的短期流动资产包括国库券、人寿保险公司保单、承兑票据等。这些短期流动资产在金融市场上贴现和变现的机会很多,具有相当的流动性。
中国大陆的定义
\(M_0=\)流通中现金
\(M_1=M_0+\)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M_2=M_1+\)准货币
这里的准货币主要由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流通工具等构成,包括国库券、储蓄存单、承兑票据等。
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B\))=通货(\(C\))+总准备金(\(R\))
基础货币(\(B\), Base Currency)也被称为高能货币(\(H\), High-powered Money)。
总准备金(\(R\))=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R_d\))+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R_t\))+超额准备金(\(R_e\))
总准备金(\(R\), Reserves)由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R_d\), Required Demand Deposit Reserves)、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R_t\), Required Time Deposit Reserves)和超额准备金(\(R_e\), Excess Reserves)组成。
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m\), Money Multiplier)反映了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之间的关系。
\(m=M_1/H\)
假定货币的需求量是无限大的,则可以推导得出货币乘数基于准备金率的表达式。
\(m=\frac{1+k}{r_d+r_t\cdot t+e+k}\)
其中 \(k\) 表示每 $1 活期存款中共中作为现金提取的比例,称为现金漏损或通货存款比例。\(r_d\) 为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Ratio of Required Demand Deposit Reserves),\(r_t\) 为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Ratio of Required Demand Deposit Reserves),\(e\) 为超额准备金率(Ratio of Excess Reserves)。
中央银行通常很容易控制 \(r_d\) 和 \(r_t\),但不容易控制 \(e\) 和 \(k\)。这为货币供应外生论和内生论都提供了足够的理论空间。